廊坊新闻>>头图

2016年廊坊市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强市记录

2017-01-23 09:41:54 来源:廊坊日报

    

廊坊大数据创新展。(资料片) 本报记者 卢锋 摄

    ■阅读提示:

    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我市找准科技创新与全市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建设科技之城为目标,努力构筑“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机制、协同创新”的科技创新机制,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企业,千方百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廊坊“走在前、建强市”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2016年,全市科技工作捷报频传——

    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42家,总数4303家,其中60%集中在“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家,总数192家;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106家,总数276家,全省第三;

    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0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

    全年登记科技成果77项,其中国际先进2项,国内领先44项;14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科技奖励;

    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提高6个百分点……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系列数据显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的生动局面已在我市生动呈现。

    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我市积极搭建园区承载、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产学研合作等创新创业平台,全力推动以“大智移云”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一座科技创新之城悄然崛起在京津之间。

    借势协同、引智京津

    用好“智力宝库”打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近日,在位于廊坊开发区的润泽国际信息港机房里,上万台服务器红绿灯闪烁不停。这些服务器,正把一组组数据传向50公里以外的北京。

    北京有大量集团总部,如今很多中央部委、央企已不再投资自建数据处理中心,而是把大数据存储、处理等业务外包给廊坊。

    作为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云存储基地,润泽云存储基地是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典范。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抓手,本着“合作上求突破,行动上求率先,创新上求协同”的理念,大力实施京津廊协同创新工程。

    北京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创新成果的“聚宝盆”。对此,我市大力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与京津对接合作,不断促进京津高新技术转移到廊坊。

    如何把推进与京津的协同创新作为突破口,廊坊正努力探寻与京津科技合作的结合点、共振点和共赢点:加强与京津对接合作,三地共建科技园区、转化基地、技术市场,不断促进京津高新技术转移到廊坊。

    紧紧抓住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及科技要素外溢的有利时机,如今“北京研发、廊坊转化”的新模式趋势凸显。目前,已有200多家中关村企业在廊坊建立了分支机构,全市9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打造科技创新之城,廊坊高度重视引进京津高科技企业、项目,同样高度重视引进高科技技术、高科技人才。

    廊坊积极畅通与京津单位和机构沟通协商机制,先后吸引了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中试孵化基地、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平台等15家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纷纷落户。

    引智京津、借智京津,越来越多的京津高端人才进入廊坊,一批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廊坊落地生根。廊坊科技创新蓬勃发展,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效明显,全年吸纳京津技术235项,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到10.5亿元。

    打牢基础、筑实平台

    整合产业链条激活创新发展“新高地”

    家有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

    为广泛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充分利用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及科技要素外溢的有利时机,我市积极推进科技园区发展,加强研发中心、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为全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2016年,我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42家,总数4303家,企业数量及增速稳居全省前列,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主力军。

    ——提高高新区高端产业集聚度。以全省园区优化整合为契机,不断凝聚和释放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目前,全市已有燕郊、北京亦庄·永清、廊坊、龙河、河北京南·固安、大厂6家省级以上高新区,高新区内聚集企业达5800家。2016年1至10月高新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630亿元,税收收入10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7.44%和23.63%。

    ——优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品质。按照“国家级园区创品牌、增优势;老牌园区转方式、增特色;新建园区提档次、增效益“的思路,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园区。

    目前,全市农业科技园区总数达到28家,规划面积6.95万亩,完成投资114.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亿元。其中,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达到13家,国家级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巢已筑好,金凤必来。

    随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的蓬勃发展,2016年新增11家孵化器,市级以上孵化器达31家,全省第一;新增浪潮大数据、知天地环保、乐聪等15家众创空间,市级以上众创空间达35家,全省第三;新建九州星创天地等22家河北省首批星创天地,全省第一。

    科技创新平台既是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凝聚创新人才、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目前,全市各类孵化平台共88家,孵化场地面积150万平方米;我市还先后在美国硅谷、韩国首尔、以色列特拉维夫、德国柏林、中国北上深共设立了15个域外孵化器(众创空间),在全省首创……这些正在成为廊坊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支撑。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市长陈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廊坊市将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把科技创新作为主攻点,从提升能力、壮大产业、优化环境等方面入手,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

    培育主体、壮大集群

    新兴产业唱主角崛起创新发展“强引擎”

    投资300亿,国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安云谷6代AMOLED开工仅仅几个月,涉及基础建设的35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整体建设稳步推进。与此同时,公司研发团队成功发布全球首款180度对折的柔性AMOLED,弯曲半径仅为3毫米。

    “我们一共有2000多项专利,而且负责制定了4项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这些成果都会被用到固安云谷第六代AMOLED生产线的建设上。”固安云谷6代AMOLED项目负责人张德强说,这个项目建成后对于提升我们国家显示领域地位非常重要。

    科技创新,企业是主体。2016年,我市全面启动实施“一十百千万”科技创新行动,搭建园区承载、创业孵化、重大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产学研合作等十大创新平台,培育百个产业集群,新增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培育万名科技人才,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潮。

    创新带来生机,创新产生动力。2016年,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42家,总数4303家,其中60%集中在“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家,总数192家;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106家,总数276家,全省第三。

    以第六代新型显示面板、京东跨境电商保税区北方中央仓、阿里巴巴菜鸟等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为龙头,廊坊市委、市政府以“大智移云”为首位产业,用国际标准,高点定位,破解要素制约,建立重点项目审批会商制度,加速培育发展新动能。

    “今后一个时期,谁能在‘大智移云’产业发展上先人一步,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就会加速形成具有无限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市委书记冯韶慧表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要将“大智移云”作为廊坊发展的首位产业来发展,奋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步伐。

    外引内育良性互动,廊坊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我市将以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总投资近600亿元的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300亿元的华夏AMOLED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培育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电子商务、大数据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20年“大智移云”产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30%。

    让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成为廊坊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助推器。如今,廊坊人在说这句话时底气十足。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对于廊坊科技未来的方向,市委书记冯韶慧给出了答案:把创新作为廊坊发展的战略基点,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就能为建设经济强市提供根本动力。(本报记者 王满凤)

责任编辑:刘晓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