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头图

王玉锁:改革开放成就新奥梦想

2018-10-30 10:33:2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里,改革深化,政策松绑,市场经济呈现出蓬勃生机。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一批又一批的民营企业蓬勃生长,它们有幸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廊坊新奥集团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新奥集团创业二十九周年纪念活动上,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带领员工回顾新奥的创业历程,感恩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机遇,向改革开放致敬!

新奥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玉锁

今年,新奥集团二十九岁了。这二十九年里,我们拼搏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但这一切,在四十年前,我是做梦都想不到的。

我从小在河北省胜芳镇长大,那里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商贾云集,老百姓几乎人人都会做生意,商业意识很浓;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四十年前,我目睹的仍然是“一大二公”的情形:生产效率极低,大家总是用别人做多少来衡量自己做多少,许多今天习以为常的“买卖”,当时都要提心吊胆地进行。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上学时“赶早集”的场面。虽然正常的集市应该在八点以后开始,但事实上,我六点多出门上学,集市就已经非常热闹了,人们往往要趁着天没亮就完成交易,偶尔出门晚,到七点多,就会遇到一帮人抬着箱子、筐子到处跑,一边跑还一边喊“来了,来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工商所的人突击检查,来“割资本主义尾巴”。可想而知,四十年前,在我刚刚开始有梦想、开始构思自己人生的时候,眼见这样的情形,又怎能想到四十年后的巨变?

第一章:改革成就新奥发展

2001年,新奥燃气在香港上市。

改革开放吹醒了创业的种子

我是在人生的悬崖边上走上创业之路的。

改革开放初期,是产生万元户的年代,我们周围的人开始买大彩电,生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时,用我父亲的话说:我们家也是万元户,是欠人家钱的万元户。由于率先“试水”参与承包的生意砸了,我一下子背上了两万块钱的“巨额外债”,一时间几乎就要走投无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遇到了液化气。

当时,一些富余的人家已经开始使用液化气烧饭,我发现这罐子不仅干净而且方便,的的确确是个好东西,于是便决定做这门生意。没有钱,起步之初,我采用的是一种类似“期货”的方式:先从朋友家借来一套灶具,包括炉架子和钢瓶,再借用我姐姐开的小卖店,在小黑板上写明,“液化气灶具,240块钱一套,送10罐气。先登记、交钱,一个月后取货。”虽然不是现货交易,但在当时,液化气作为一种时髦、紧俏的商品,依然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招牌挂出后仅仅三天,我就登记了24套。于是,我赶紧借车、拉货。最终,一个月取货的承诺,七天就兑现了。这种守信的行为一传十,十传百,打消了很多人对预付货款的疑虑,我的液化气生意开始火爆起来。不到一个月,欠下的两万元就还上了,我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万元户。

这出人意料的成功,现在看来,一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否则,没有需求,没有市场,即使有天然气也没人买、没人买得起。二是得益于价格改革。1984年国家启动价格改革,第一步就是为激发企业积极性,鼓励在计划外多努力、多超产,提出超产部分可由企业自主溢价出售。我正是抓住了超产的部分,把它变成了商品,才跨出了事业的第一步。但重中之重,这些因素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国家开始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从禁止个人商品交易到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国家的政策开放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了曙光。

新奥创业初期。

生产要素改革支撑起新奥两大事业基点

在新奥的档案馆里,保存着我们第一张营业执照,公司名称是廊坊夏利汽车出租公司,注册日期为1989年3月24日。这时,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不过,新奥的司庆日,却是每年8月6日。这是为了纪念1993年8月6日,新奥将管道天然气引入廊坊开发区,并一次点火成功,继而又使廊坊成为河北省首座接通管道天然气的城市。这是新奥燃气首次接通天然气,也是新奥主营业务——城市燃气运营的开端。

跨出这一步,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改革开放注入的“强心针”,反映到市场上,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生产要素改革。当时,全国各地开始建设开发区,廊坊也不例外。市相关部门开始动员新奥入驻开发区,并提出开发区燃气业务可以由新奥承担,条件是不能以瓶装气为主,要做管道气。

为了把握这个机会,我们迅速前往锦州考察液化气混空气技术,预定设备,制定整体规划,全力准备发展此项业务。正当基础工作已初步完成时,1992年底,一个消息传来——国家下发文件,天然气上游政策开始“松口”,小的油气井可以和地方政府、企业开展合作了!

得知这个消息,我们第一时间想到了廊东有几口伴生气井常年都在“点天灯”,如果能把这些白白烧掉的气给我们,我们的气源问题不就解决了?想到这里,我们抓紧时间找采油四厂领导、找相关部门,希望得到一些伴生气的资源。为了说服华北油田的一位主管领导,我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十点,一直等在他开会的会场外,终于感动了他,让他同意在当晚十点散会后给我五分钟,听我汇报自己的“项目”。

私营企业做燃气,我当然知道领导担心什么:

第一,安全。于是我开门见山地介绍,自己从1986年就开始做液化气,深知这个行业安全是底线,对安全保障也有自己的认识和经验。

第二,资金。我向他汇报,因为赶上了液化气销售的好时候,这些年我已积累了足够的资金,能支撑业务投入。

第三,虽然是私营企业,但我们有开发区出具的证明,并且有开发区给予的政策。我能感受到,这些说明,特别是对安全的认识大大打消了这位领导的顾虑。这次汇报后,很快我们就拿到了华北石油管理局的批文。

可以说,天然气资源的改革,为新奥发展城市燃气业务奠定了基础。置身于改革的洪流,从了解政策,到签署供气协议,我们前后仅仅用了三个多月,便迈上了事业的新阶段,开始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大展拳脚,奋力前行。

几乎同期,国家住房改革启动。把握机遇,新奥第一时间为员工解决了住房问题,并由此开始涉足房地产市场。怀着真诚的发展初心,新奥房地产很快便以过硬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打出了知名度。1994年,我们注册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新城房地产公司,为后续生活板块的发展埋下了种子。

除了两大要素改革的支撑,这个阶段,还有一个对新奥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改革”——人才。

随着公司业务如火如荼地展开,新奥的规模不断扩张,我们也有了更大的梦想。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新奥开始迫切地盼望,能有高水平人才加盟。正当我们求贤若渴之际,国家支持人才自由流动的利好政策出台了:允许国有企业职工下海,档案可以由劳动市场、主管单位存管,再加上我们的事业发展已经能对大家负得起责任了,于是,新奥开启了第一批人才引进。

在此后二十多年里,这些最初舍弃了“铁饭碗”,毅然加盟新奥的创业者们,为事业的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我们发展的中流砥柱。此后,从大学生自主择业,到本世纪越来越多的归国留学生,都为新奥的壮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可以说,没有国家这一系列“及时雨”般的政策,就没有新奥燃气、地产两个事业基点,我们就不可能在短短五年内夯基垒台,积蓄力量,实现新的跨越。

创业三十余年,王玉锁始终将安全作为企业的底线。图为王玉锁深入一线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国企改革推动了新奥大发展

1998年起,新奥开始走出廊坊,迅速气化了十余个城市;并在2001年成功于香港上市,打通了融资渠道,开启了高速发展期。从一城、到十城、再到百城,新奥的每一步都与深化改革密不可分:

首先,是国企改革。1993到1994年,国家启动国企改革,开始“卸包袱”;但这些“包袱”对于新奥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恰恰是宝贵的资源。这期间,我们引进了国有企业的骨干,吸收了一些劳动服务公司,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也为国家解了忧。到1998年,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新奥积极参与其中,借势走出廊坊,并改变了合作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需要政府补贴的窘境,再次实现了发展自身和服务国家改革的双赢。

其次是公共事业改革。新奥自1993年开始做城市燃气,直到1998年基本上都只能在廊坊市运营。为了突破政策禁止在外埠运营燃气业务带来的发展瓶颈,五年里新奥广泛探索了污水处理、太阳能、甚至汽车配件等众多业务领域。直到1998年12月,国家建设部出台政策,允许公共事业领域的多元化投资,我们才终于拿到了驶出廊坊的“通行证”。此后两年,凭借积累的城市燃气运营经验,新奥迅速气化了山东聊城、北京密云、辽宁葫芦岛等十多个地区,强化主业,走向全国。

再次是资本市场改革。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的资本市场开始建立起来,但最初几年,民营企业的上市名额仅有3个,排号长路漫漫。就在我们千方百计想办法时,1999年国务院发布通知,允许境内公司到海外上市,我们紧抓政策,终于在两年后于港交所成功挂牌,成为首批在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之一。

公共事业改革的空间、国企改革的机遇、融资渠道的打通,与改革同行,新奥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进入新千年,一方面,非公经济从“补充”发展为“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中央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另一方面,我国成功加入WTO,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在国内外发展的“双轮驱动”下,新奥不断转型升级,并跟随国家步伐“走出去”,开始在全球市场上获取气源,构建完整的天然气产业链;以国际化的视野开展业务,获取资金、技术、人才,对标国际一流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

如今,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已经推动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对企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打造便利高效的营商环境,必将支撑我们每个企业在更高水平上的创新发展,必将开创国家新的辉煌!

回首新奥的发展,公司成长的每一步都历历在目。记得公司成立之初,恰恰赶上国家清理整顿公司的困难时期,新奥可谓刚“出生”就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千钧一发之际,是支持改革的领导一锤定音,说这家企业我去看过,有固定资产,也符合国家政策,建议予以保留。就这样,新奥才活了下来。

记得我们刚刚涉足城市燃气领域时,社会上对公共事业能否交由一家民营企业做还有很多争议,面对巨大的压力,时任市委书记张成起、市长赵诚、王高鹏等领导都曾给了新奥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在省委机关报《河北日报》当年的一篇报道中记载,王市长曾在一次市长办公会上“狠拍一板”为新奥“撑腰”,他回应质疑说,“干事业不能唯成分论,谁有能力谁来干,依据就是‘三个有利于’”。《河北日报》还为此事专门配发了评论《争论一千次不如做成一件实事》为我们的发展鼓与呼……

这一路走来,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没有这些推动改革、富有担当的领导、主管部门的支持与鼓劲,没有众多媒体及各方的帮助和护航,就没有新奥的今天。因此,对于他们,我们永远心怀感恩。

剖析新奥的发展,我们的每一步都与改革脉络高度契合;是改革开放,让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能够在和平中实现这样一场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改革,更是我们亿万人民之福。我们所有人,特别是新奥人都应当感恩改革开放、致敬改革开放!

责任编辑:郭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