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原创新闻

廊坊市安次区:“互联网+”解非遗传承困境

2023-05-06 17:07: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图为安次区谷氏传统制香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正在网络直播,向网友介绍传统制香技艺。通讯员杨佳琳摄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刘建斌、张欢)“我手里拿的这款香是‘雪中春信’,调配的灵魂之处在于寒和暖之间的微妙变化……”5月5日,在廊坊市安次区谷氏传统制香非遗工坊,传统制香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谷俊明正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向网友介绍传统制香技艺,同时将他的非遗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有了产品和市场,谷俊明的手工香“火”了,附近村街的村民也都跑来学手艺。在非遗工坊的打包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打包产品,准备装车发货。

图为在安次区谷氏传统制香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直播售货。通讯员杨佳琳摄

非遗,和其他文化符号一同堆积起了地方的文化厚度。很多人对非遗最直接的印象是古老的民间技艺在现代化大潮中岌岌可危,老艺人守着老手艺逐渐老去,奔着“钱”景去的年轻人则不愿学习,很多非遗项目因此逐渐失传。

“只有从‘输血’转变为‘自身造血’,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安次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贾德贵说,促进非遗消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非遗保护传承最有效的途径。

图为安次区刺绣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正在直播售货。通讯员杨佳琳摄

近年来,安次区大力推行非遗生产性保护工程,鼓励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保护核心技艺、完善相关产品、刺激市场需求等方式进行生产性保护,提高其“造血”功能,让非遗项目走向广阔的市场,破解了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

安次区刺绣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武保强接手祖上刺绣工艺后,自2009年起在江西上饶、湖北武汉、泰国曼谷、希腊雅典、英国伦敦等地建立了办事处及分属机构,约三分之二的绣品出口海外。

在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创新绣品的同时,武保强与多个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网络渠道将“中国技艺”卖到海外,年出口额达1000多万元。

图为安次区刺绣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正在直播售货。通讯员杨佳琳摄

“我们把刺绣技艺融入团扇、屏风、耳饰、灯饰等产品中,未来将继续研究设计新的花色图案,着重开发饰品、摆件等类型的小型绣品。”武保强说,这几年学刺绣的人越来越多,他也想让更多人学习这门技艺,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发展下去。

“对一些手工非遗技艺进行生产性保护,增加传承人和当地群众的收益,能有效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安次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范颖林说,对非遗项目进行生产性保护的前提是尊重非遗的本真性、完整性及手工核心技艺,用高品质的原料、精湛的手工艺,并融入精神内涵,从而增加非遗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责任编辑:李瑾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