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头图

廊坊市开发区建设成果显著

2018-11-27 09:59:47 来源:廊坊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1992年,我市设立第一个开发区——廊坊经开区,之后全市经济发展跨上了新台阶、驶上了快车道,开发区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目前,全市共有14个开发区,包括8个经济开发区和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的建设格局。其中,廊坊经开区、燕郊高新区为国家级开发区。

我市开发区建设从最初吸引外资的试验田,到外向型经济的集中高地,再到如今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先行区,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强化软硬环境建设,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

创新经营模式。为解决开发区起步、建设、发展的资金难题,京南·固安高新区率先在全省引入市场化机制,把开发区建设作为一个政府项目,同华夏幸福集团进行合作运营、联合开发、收益共享,有效破解了资金、人才、服务等一系列难题,成为全省开发区建设的标杆之一,并入选了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第一批PPP项目典型案例,得到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扬。目前,我市已有10家开发区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进行建设。同时,廊坊经开区、燕郊高新区、三河经开区等3家建区较早的开发区和京廊共建的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在整体开发运营上采用政府主导、政府投入的模式进行建设,园中园引入民营资本,充分保障了发展建设的资金来源,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果。

创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2015年,我市批准廊坊经开区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并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市开发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为实施县域园区整合、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政策依据。2016年,我市将原有分散在各县(市、区)的32个园区整合为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实行“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的建设模式,集聚了发展合力和优势。2017年,市政府成立开发区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推动开发区实施机构编制、人事薪酬、审批局建设、投融资平台建立“四项改革”,开发区内部管理权限和经济发展职能进一步增强,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增添了发展建设活力。今年以来,除了引导开发区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外,我市推动霸州经开区托管现代科技商务产业基地,推动大城经开区托管绝热节能材料产业园,为拓展开发区建设空间探索积累实践经验。

强化软硬环境建设。近年来,全市开发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切实增强支撑大产业、承载大项目的能力。2017年,全市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09.8亿元,同比增长37.4%,占全市的65.2%。大部分开发区满足了企业入驻的基本条件,其中廊坊经开区、霸州经开区、香河经开区、燕郊高新区、京南·固安高新区等开发区基本实现了“九通一平”,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此外,廊坊经开区与科大讯飞合作,建设了“智慧政务”平台;霸州经开区探索加强行政审批职能,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软环境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据悉,全市开发区核准规划面积366.5平方公里,占全市的5.7%;建成区177.94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77%,聚集了全市80%以上的新项目、90%以上的新兴产业。今年1—9月份,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8.63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1.02倍,占全市总量的95.93%;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394.27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同比增长8.57%;完成税收收入316.47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2.36%,占全市总量的68.35%;完成进出口总额35.92亿美元,同比增长6.79%。(记者杨雅淇)

责任编辑:郭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