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走进廊坊>>

品质廊坊 来了就舍不得走

2018-01-30 14:37:54 来源:廊坊都市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与京津城市基础功能对接协调。着眼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对标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加快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镇建设与京津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开展主城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功能,提升形象品位,增强承载力和竞争力。

廊坊青年李晓楠今年28岁,当年大学毕业后,她没有和同龄人一样离开家乡做个“北漂”,而是选择留在廊坊照顾父母。这些年,她见证着这个城市的点滴变化:道路畅通,气质提升,给人以便捷,又给人以归属感。

如果不是生活在这座城市,很难相信从市区中心驱车不过10几分钟,就能置身于林地覆盖率达90%以上的自然景观园林——位于广阳道与西昌路交口的廊坊市自然公园。沿着园内中心湖望去,不远处的树丛里栖息着不少鸟儿。家住园区附近的李晓楠常常在晨光暮色中,静立园中,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

能享有这样的城市乐趣,不仅来自于人文的安静、心灵的安静,更得益于完善的城市环境建设。

道路改造打通城市“末梢神经”

2017年5月7日,金光道(文明路——银河路)拓宽工程正式竣工,原来的双向四车道升级为双向六车道。撤掉黄色围挡,一条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呈现在眼前。

这样的变化,不仅给像李晓楠一样在廊坊生活多年的人带来了出行的便利,更增强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幸福感——不堵车,不堵心。

2017年,我市断头路打通工程总共完成建设路北延、北凤道东延400米连通廊坊开发区段、艺术大道(建设路—新华路)段三个段区;道路改造工程方面,采取“错峰施工”模式,仅用52天,完成了康庄道、金光道、和平路升级改造,道路总长2.8公里,有效缓解区域交通压力,畅通了道路“微循环”;同年,银河北支路通车,外环路大修工程(二期)完成16.5万平米道路面层施工,清淤排水沟3.2万米;小街巷改造工程正在施工,已完成47条改造任务;完成八干渠黑臭水体治理和迎“5⋅18”夜景亮化工程……

这一项项改造,打通了城市“末梢神经”,也打破了人们对于“城市堵”的刻板印象。

用葱茏绿意描绘城市底色

路通了,心亮了,目光开始看向别处。

2017年市文化公园28个品种54万株植郁金香组成的“花海梯田”曾让李晓楠流连忘返;同年秋,以“花好月圆,菊韵飘香”为主题,展出精品菊花110种、11万余盆的廊坊市金秋菊花展也让李晓楠记忆犹新。

2017年以来,我市共实施37项园林绿化工程。全年共种植乔木24万株,灌木500万株,摆放鲜花260万盆。2017年建成区绿地率42.85%,绿化覆盖率46.16%,人均公园面积14.02㎡。

城区绿化引入“微地形园林”概念,打造“四季有绿、三季有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园林街道,在主要十字路口增设了50个精品节点景观,对广阳桥、新开桥等10座桥体进行了美化,在重要道路节点摆放大型绿雕12组,对32个公园、游园进行苗木补植,对4条主干道两侧61处标志性建筑物和16处景观节点进行重点亮化,整体优化城市环境。

城内,绿荫浓浓,公园、游园星罗棋布;城外,碧波荡漾、美景佳处画卷般徐徐展开——

2017年,市水务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实施了市区环城水系“三坝一闸”项目,努力把市区环城水系打造成景观河、生态河。截至2017年底,“三坝一闸”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正按计划进行设备调试。

与此同时,2017年西环河钢坝项目前期工作也正在加紧推动中。西环河钢坝项目计划2018年开工建设,待工程完工后,将与“三坝一闸”工程一起联合发挥工程效益,届时可使南水北调生态水沿着西环河、北环河、东环河三条渠道互逆自如、双向流动,极大满足市区环城水系的景观通水和蓄水要求。

以人为本打磨城建细节

民生无小事,2017年,我市开展了公厕、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工程,共提升改造公厕70座,更换移动公厕4座,新摆放移动公厕3座;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2座,并对部分露天中转站安装防雨棚。完成生活垃圾直运(二期),采购23部环卫车和1000个垃圾桶,实现垃圾密闭收集运输,减少二次污染。

截至目前,我市城区范围内所有道路均已实施 “以克论净”作业模式,道路扬尘总量控制在平均每平方米5克以下、辅路每平方米10克以下。

让市民出门愿意去公厕,扔垃圾不再捂鼻子,起风的日子不怕上街……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都没有被忽略。

如今,越来越多像李晓楠一样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廊坊……(记者 崔帅)

责任编辑:郭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