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善美廊坊

赤子丹心谱写奉献华章

2017-02-08 09:47:40 来源:廊坊日报

 

工作中的刘玉堂

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他用执着的坚守,在耸立的高墙上镌刻下法律的威严;从戎马生涯到检察骨干,他用如火的热情,向冰冷的铁窗内传送着人性的温暖。他就是霸州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局局长刘玉堂,一个用实际行动诠释正义和忠诚的一线普通驻所检察官。

刘玉堂今年52岁,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他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被霸州市委政法委和霸州市人民检察院评为“爱岗敬业先进个人”,2014年被河北省人民检察院记个人二等功。今年一月,刘玉堂入选“中国好人榜”。

六点钟提前到岗的“工作狂”

“要想做好检察工作,就要从细微入手,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这是刘玉堂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霸州市看守所距离市区十几公里,每天早上6点钟,刘玉堂都准时走进看守所,利用两个半小时的“早”班,认真查看看守所收押、释放、宣判、提讯、会见等登记情况,并记录在自己的日志里,这个习惯他已坚持多年。

“监所检察科虽然级别不高,但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自己必须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除了上级规定的统一业务登记外,刘玉堂还有一本“账外账”。

几年来,他用来记录业务信息的本子足有20多本,码了厚厚一摞,每一本都被圈圈画画,标记得密密麻麻。每天新收押几人,出所几人,哪些人变更了强制措施,手续是否合法完备,在押人员有无伤残和疾病,是否存在错误羁押,哪些人员羁押期限快到了……每一项他都如数家珍。

其实,执着的背后是刘玉堂心中的“检察梦”。参加工作时,他就立下誓言,“一切工作以群众为出发点、以公正为基本准绳”。

眼里容不下沙子的“包黑脸”

从事监所检察工作不仅要有细心、耐心,更要有鹰一般锐利的眼睛。几年来,刘玉堂凭借多年的经验与智慧,敢打敢拼的胆识,成功追捕、追诉漏犯20多人。

2008年夏天,在押嫌疑人郭某与律师见面后心理压力很大,趁看守干警不备,从审讯室逃脱。得到消息后,刘玉堂与驻所干警对郭某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第一时间与警方赶赴郭某老家蹲守,并与其父母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郭父、郭母终于向警方透露了郭某的行踪,12个小时内,在石家庄将其顺利抓获。

社区矫正人员散落在社会各处,监督、管理、警示、教育和规范矫正行为受到许多制约,容易造成脱管、漏管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刘玉堂主动探索建立规范的社区教育管理平台。经过不懈努力,2013年11月,我市首家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基地在霸州市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室成立,并对每名社区矫正人员建立档案,每季度与司法行政机关进行一次人员核对,每半年与司法局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监督考察,对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人员进行教育警示。

基地成立以来,先后向法院发出撤销社区矫正检察建议3份,使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人员受到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的处理。

在押人员心目中的“老大哥”

刘玉堂性格耿直,嫉恶如仇,但他从不歧视违法犯罪人员,不少在押人员私下里都称他为“老大哥”。

为不让在押人员夏天中暑,冬天防止他们感冒发烧,刘玉堂建议看守所狱医每天加强巡视,防止小病拖成大病。在刘玉堂的关爱下,看守所在押人员年年春节都能吃上饺子、元宵节吃上汤圆、端午节吃上粽子、中秋节吃上月饼。他常对监管民警说:“犯人也是人,在这里,我们是老师,他们是学生。我们的执法方式文明一点,他们会改造得更文明一点,这样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他们的敌对情绪,使看守所更安全。”

2013年10月14日是看守所在押人员史某刑满释放的日子,可史某却愁眉不展。原来,一年前,史某因聚众斗殴罪获刑,服刑期间家人没有与他有任何联系,曾经一起在霸州市胜芳镇打工的哥哥也因为他犯罪不愿与他来往。如今,史某刑满释放却身无分文,无家可归。刘玉堂得知这一情况后,一方面对史某耐心开导,让他放下包袱,不要胡思乱想;一方面积极与史某的哥哥和其从前的工友取得联系,希望他们重新接纳史某,帮助他开始新生活。在取得家人和朋友的原谅后,刘玉堂和同事将史某安全送到了亲人身边。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史某万分感动,发誓今后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在霸州市干部和群众眼里,刘玉堂对工作的执着堪称楷模。从他踏进监所检察科的第一天起,就把“根”深深扎进了这里,以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忱,守住了公平正义,守住了尊严操守,展现了新时期政法干警和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和崇高品格。

责任编辑:刘晓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