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头图

2016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记录

2017-02-08 09:30:10 来源:廊坊日报

 

龙河畔田园牧歌。(资料片) 本报记者 卢锋 摄

阅读提示:

一座座村庄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将它们轻轻串联,便会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2016年,廊坊市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总要求,以霸州市省级重点片区建设为引领,突出抓好265个省级重点村,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面、串点成片,步入了由“建设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变的新阶段。

从市区出发,南行25公里,便来到了安次区调河头乡第什里村。

虽是数九寒天,但天空湛蓝、阳光正好。在这样的天气里,第什里又迎来了一批参观的游客。风筝广场上,大家聚在“双飞燕”风筝雕塑前拍照留念;风筝馆里,人们驻足在形态各异的风筝前仔细观赏;农家院里,一桌子热腾腾的饭菜摆上了桌,让人垂涎欲滴、跃跃欲试……

如今,在廊坊的大地上,像第什里一样可游、可赏、可享的美丽乡村随处可见。

美丽乡村遍地“开花”——花团锦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昔日陶渊明笔下如诗如画的桃花源,也是如今廊坊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一排排红瓦白墙的民居尽收眼底、一条条平整笔直的马路在脚下延伸、一个个垃圾箱就摆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没有了绿树掩映、红花点缀,冬日里的永清县辛屯村倒显得格外整洁、干净。

村民杨淑霞热情地带领记者走进了她的家:院子里进行了硬化,收拾得整洁有序;厕所安装了冲水式马桶,地面铺上了瓷砖;客厅内物品摆放井井有条,靠窗处几盆花草沐浴阳光焕发着勃勃生机……昔日农村“脏乱差”的影子在这里全然不见了踪迹。

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美是前提。

我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狠抓农村环境清理整治工作,在大力开展“两改一清一拆”专项行动基础上,推进“PPP”市场化运作模式,基本建立了有清运车辆、有保洁队伍、有资金保障的“三有”长效管护机制。全市省级重点村清理垃圾杂物297.5万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和路障1.6万处,建立垃圾处理长效保洁机制的村庄达到3128个。

围绕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和建设绿美乡村目标,我市启动了“两年大提升,创建森林城”工程。省级重点村完成村内街道和休闲游园绿化427万平方米,建成环村林带绿化4034万平方米。

路平了、灯亮了、环境美了,农民们心里也跟着敞亮了,然而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处还不止于此。

——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三年多来,共铺设供水管道408万米,覆盖全市农村的10个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全部建成,随时监测农村水厂饮用水水质。

——推进农村“电代煤”和“气代煤”工作,深入推进荣乌高速以北涉及8个县(市、区)的全域“电代煤”“气代煤”,省级重点村已完成煤改电、煤改气2万户。

——污水处理项目推进三个“必须有”,即中心村必须有、规划保留村必须有、沿河道村庄必须有,省级重点村已完成污水管网铺设129万米。

……

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全市已经完成和正在推进的美丽乡村达到1116个,可谓遍地“开花”。未来四年,将继续推进其余1186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期末将实现规划保留村庄全覆盖。

乡村旅游“扎根”本土——硕果盈枝

习近平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是“涂脂抹粉”、一白遮百丑。

美丽乡村建设,产业美是关键。

我市审时度势,从自身实际出发,扎根本土,充分挖掘自然、文化、历史资源,制定了美丽乡村“造环境、聚人气、兴产业、富百姓”的推进步骤,将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围绕“近郊生态田园·京津都市后花园”的目标定位,我市编制完成了覆盖全域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其中,北三县省级重点片区依托大厂核心区、运河生态文化项目,打造京郊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区;中部四县(区)以固安省级重点片区、永清韩村片区为支点,打造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区;南三县(市)以霸州省级重点片区、文安鲁能生态园为核心,建设绿色生态田园示范区。

有了规划做指引,一时间,“乡村旅游”成为了人们感受廊坊乡村慢生活的名片。

——作为2016年美丽乡村省级重点片区,霸州市南孟镇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温泉养生和农业观光游为主打,通过开发温泉休闲度假、热带植物及水果种植等高附加值农业项目,打造了集“吃、住、行、游、娱、购”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安次区通过对第什里风筝500年历史的深度挖掘,确立了“南有潍坊民间风筝,北有廊坊宫廷风筝”的文化品牌和历史地位,先后建起了第什里风筝馆、风筝广场、风筝文化一条街等。2016年5月,第二届风筝节参观人数突破60万人次,销售收入8000万元,拉动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1.3亿元,实现了产业发展、富民增收的综合效果。

——固安县把柳编、漆雕、脸谱制作等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省级重点旅游片区建设,开发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屈家营古乐游、温泉沐浴养生游等富有乡土气息的旅游线路。

——大厂回族自治县以“水墨印象、现代农园”为主题,重点挖掘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吸引了世界农业嘉年华、田园牧歌玫瑰农庄等多个大型旅游项目入驻。

……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把农村变成了景区、把民居变成了酒店、把田园变成了乐园,让乡村旅游产业在阡陌间崛起、让百姓在发展中受益。

农村文化“长势”喜人——枝繁叶茂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乡亲们富裕了,兜儿里的钱多了, 接下来就要想办法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将尊老爱幼、互帮互助、淳朴厚道的文明乡风推而广之,让美丽乡村建设真正做到“心里美”。

我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突破口,为打通农村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走出了一条新路。各县(市、区)打破用人体制束缚,由各县(市、区)选定、聘用有相关经验的人员担任文化站负责人,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文化站配备两名大专以上、有专业特长的专职人员;定期举办 “群众消夏之夜广场聚会”“欢乐大舞台戏曲演出”等活动,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如今,来到廊坊的农村你会发现:随手泼污水、随意堆垃圾的现象少了,人人爱护环境卫生的氛围浓了;红白事大操大办的少了,勤俭节约的风气浓了;邻里互生嫌隙的少了,身边互帮互助的典型人物多了……文明新风尚已经浸润到乡民们的日常生活。

——霸州市煎茶铺镇平口村,街道两侧画上了以“价值观”“中国梦”为主题的公益广告,村内修建了高标准村民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活动室、卫生室等公共设施,每当夜幕降临,广场内满是载歌载舞、休闲娱乐的村民。

——永清县开展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最终评选出6户“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最美家庭”,并将他们的故事广泛传播,让广大村民从中体味感动、学习榜样,为营造和谐、文明乡风打下坚实基础。

——安次区调河头乡把文化“软实力”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用正能量占领群众的时间和空间,用主旋律引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多年不用的大喇叭被重新拾起,建立了贯通全乡30个村街的广播网;建设了2760平方米的文化大舞台,演出近40余场;组建30支广场舞队、5个戏迷剧团。

……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全市省级重点村新建综合服务中心43.6万平方米,农家书屋新增图书145.5万册,建设文化广场146万平方米,新增体育设施1837处。

正如香河县北吴村保洁员李大爷说的那样,“现在村儿里的路修到了家门口,健身场、荷花塘就在我们身边,姑娘媳妇儿们跳着广场舞,眼下这村儿里人的日子跟城里人一比,真没啥两样儿。”(本报记者 周洪娜)

责任编辑:刘晓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