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走进廊坊

廊坊市大型反腐题材现代京剧《脚印》引起强烈反响

2017-01-16 09:42:09 来源:廊坊日报

    编者按:

    由市纪委、市文联、市剧协创排上演的大型反腐题材现代京剧《脚印》,经过一年多的策划、组织、编排、首演、修改、完善、巡演,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016年8月底《脚印》首场演出,获得重大成功。北京市原常务副市长张百发观看演出后,对该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戏排得很好,演出很成功,无论剧情、作曲还是演唱都是很棒的,也是当今剧坛少见的,可以作为廊坊品牌进北京、进长安剧院演给中央领导看、演出给全国人民看。”市委书记冯韶慧对张百发同志前来指导表示感谢并当即指示:市纪委要积极推进,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要积极参与,力争打造精品,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7年1月10日《脚印》首场巡演,市纪委书记魏国东对该剧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这个戏角度好,用京剧艺术呈现在舞台上,如此感人!比作报告、学文件更有宣传教育意义。”他表示下一步全力支持提高该剧,争取将该剧打造成精品力作。

    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脚印》,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央视网、中国作家网、中国京剧艺术网、中国戏剧网、凤凰网、搜狐网、光明网、中国文化传媒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国家数字文化网等都对《脚印》进行了宣传报道。

 

    看一部戏,通常是正着看,从头看到尾。这有点像看一部小说。如果我让你倒着看,或是从中拆开看,不知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我敢肯定的是,这样的看法,对观众、读者的审美是需要某种挑战的,换句话说,倘若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是很难如此挑剔、选择的。

    我愿意做这样的尝试,尽管我算不得所谓的戏曲专家。八月三十一日,应廊坊市剧协的邀请,我和几位媒体同仁到廊坊市的明珠影剧院观看了由廊坊市纪委联合几家文艺单位共同推出的新编大型现代京剧《脚印》。我没想到,八十多岁的北京市原常务副市长、京剧戏迷张百发同志也来了,他就坐在我的身后。我知道,在政界,有很多的京剧爱好者,如朱镕基、李瑞环、丁关根、张百发等同志,他们不光爱好,还以不同的方式为京剧的振兴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今天,我特别想听听百发同志看完《脚印》的观后感。

    《脚印》一剧,以新中国反贪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案真实故事为背景题材,创造性地再现历史,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贪污犯刘敬山被执行枪决及其生前身后的故事,全剧紧紧围绕刘敬山妻子蘩惠兰的命运主线展开,从人性的角度来塑造剧中人物,艺术地再现历史。近些年,关于反腐题材的戏曲作品还是有的,大都是历史剧,如写宋相吕端、明朝廉吏于成龙、清朝禁烟英雄林则徐的,作为现代戏,直接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反贪大案搬上舞台的,这还是第一次。《脚印》的编剧兼制作人兰万玲,曾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剧作奖以及曹禺剧本奖、戏剧百花奖,先后创作出《山妹子》、《女人九香》、《宋相吕端》、《什刹海》等十几部大戏。这次选择《脚印》,显然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的理解是,题材是确定的,是众人皆知的,但如何选择角度,塑造人物,以致创作出精彩的唱词,就是非确定的,是剧作家、导演和演员的艺术再创造了。

    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人,对现代京剧是熟悉的,这主要来源于“文革”中的八个样板戏。如何让新编现代京剧吸引观众,赢得观众的认可,这对于一部戏所有的人员都是极大的挑战。为了使剧本在创作上有精彩的表现,兰万玲抱着归零的心态,不断地去寻找史料,到民间去采风调查,在初稿完成后,不断地找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去征求意见。记得在北京征求专家意见时,她记录的笔记就有一大厚本。这样诚恳的态度一度很打动我,要知道,这对于一个早已功成名就的六十岁的女剧作家而言,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同时,为了早日把这部大戏搬上舞台,她到京津冀三地去请导演、演员、舞台设计,还要寻找经济支持单位。

    我们是提前十分钟到剧场的。坐在我那一排边侧座位的是两个女性,从交谈中得知她们是姑嫂俩。我问她们,你们特别爱看京剧吗?嫂子说,我们很少看戏,是朋友送我们的票。我又问,你们知道剧情吗?小姑说,不知道,听说是早年间枪毙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的。见她们手中每人手里只拿着一瓶矿泉水,我把手中多余的节目单给了她们一份,说趁开演之前你们先看看剧情吧。

    十分钟后,大幕拉开,场景一下把人们带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天津。当演员穿着五十年代特制的服饰、手举着惩治贪污腐败的横幅振臂高呼时,我身边的那对姑嫂一下子笑翻了天,她们连声说太好玩儿了。好玩儿吗?我怔怔地看着她们,显然她们已经多年没有进过剧院了。这样的情形,我敢肯定地说,即使放在北京、上海、西安这样的大城市,也不保证不会出现。多年来,我们总说戏大于天,可我们又怎样对待那些普通的观众呢?以我父母所居住的北京郊区看,除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演出过评剧《夺印》外,至今还就真没有看过什么专业剧团的大戏!是条件不允许吗?当下的剧团、剧场多如牛毛;是老百姓手里没钱吗?我父母那里的居民大部分是拆迁户,谁家没有个百八十万的存款?我看,关键是演职人员的市场定位。像这次参与《脚印》制作的大厂评剧团,他们几十年始终把市场放在田间地头,赢得了众多老百姓的喜欢,也赢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剧情的展开,在长达两个半小时九场段的演出中,观众随着剧情的展开,时而唏嘘不止,时而笑声不止,每到精彩唱段,观众总是报以热烈的鼓掌和一派叫好之声。我几次侧目去看百发同志,发现已然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一丝睡意也没有,他观看的非常安静,很少随着观众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我想,百发同志作为建国初期的劳动模范,青年突击队的带头人,他看着《脚印》,通过刘敬山个人和家庭命运的起伏转折,他一定会思绪万千。再看旁边的那对姑嫂,她们已经不再说笑,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当看到蘩惠兰被打成右派受到侮辱的奚落时,嫂子居然用手不断擦拭眼角的泪水。我当时的直觉是,这个戏成功了!

    看一部戏成功不成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演出结束后已然十点多钟,在剧场休息室,百发同志不顾年迈,与演员们亲切交谈,对这部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稍后,从北京来的几位专家姚欣、周传家等人又谈了很好的意见。对于百发同志和专家的意见,我把精彩处都记在笔记本上。在最后发言中,我说,我想从最后往回倒着说:大戏落幕后,我问我身边的一对姑嫂,对这部戏满意吗?她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她们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精彩的大戏了。而在刚开演时,她们说的是“太好玩了”。我以为,一部戏能让普通的观众说出好玩、精彩就足够了。所谓好玩,是指剧本舞台的呈现形式,精彩则是指艺术的审美高度。也许普通观众欣赏的程度远不如专家们专业,但观众的评判是不容忽视的。离开了观众的艺术,终究是短命的。在此,祝贺《脚印》的探索与尝试。(乌兰)

    (原载于2016年09月28日《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刘晓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