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5·18”经洽会的区域崛起 时来天地皆同力

2016-05-27 16:42:24 来源:廊坊日报 责任编辑:张淑梅
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5·18”经洽会的肩膀上,廊坊坐拥“天时、地利、人和”。放眼世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掷地有声、高屋建瓴;站位河北,廊坊经济转型升级、稳中有升;立足廊坊,县域发展进位争先、后劲十足。

一个国家战略和一个国家级展会的相遇和碰撞,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区域崛起的无限可能。

——题记

    五月的廊坊,草长莺飞、天朗气清。

    5月18日,以“协同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16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如期举行。几天时间中,透过一场场高端会议的观点交锋、一个个科技展览的精彩亮相、一次次项目签约数额的不断刷新,我们已然看到了廊坊、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不可估量的合作商机和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5·18”经洽会的肩膀上,廊坊坐拥“天时、地利、人和”。放眼世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掷地有声、高屋建瓴;站位河北,廊坊经济转型升级、稳中有升;立足廊坊,县域发展进位争先、后劲十足。

    重组融合 京津冀协同发展方向清晰

    如果要选出今年“5·18”的最热词,那么“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之无愧。京津冀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大高端会议,京津冀医疗信息化项目、京津冀现代商贸物流项目对接洽谈会……这些都是“5·18”的重头戏。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了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河北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那么,京津冀三地到底该如何“协同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呢?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在京津冀产业创新协同发展高端会议上说:“实现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内容是三地产业的重组融合升级与优势互补。”也就是说,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要努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要退出一般性制造业、疏解非首都功能;天津要发展高端装备与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河北来讲,要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新旧功能的接替转化。

    然而,光有好的项目还不够,还需要有好的平台来承接。

    开发区作为新兴产业聚集区、创新驱动策源地和经济发展增长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因此,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京津冀三地需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破解要素制约,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携手共进、协同发展。

    “深化京津冀开发区合作,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协同’为内在要求,以‘绿色’为战略方向。”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在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高端会议致辞中说。

    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京津冀地区已拥有庞大的数据体量,是我国大数据资源和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集中了全国70%—80%的数据流量。在此背景下,京津冀大数据联盟于5月18日正式成立。该联盟由京津冀三地从事大数据相关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组成,将共同推动和维护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及应用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借力而为 廊坊经济发展加速前行

    “廊坊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功能区,是京津发展主轴上的核心节点城市,区位优势独特,是承载京津产业转移和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绝佳之地。”5月18日,在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发展高端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冯韶慧如此推介廊坊。

    就在同一天,“5·18”经洽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召开,廊坊用丰硕的成果证明了冯绍慧市长的话并非夸大其词。

    今年,我市共有40个重点项目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物流等18个领域。其中,外资项目13项,总投资82.6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74.3亿美元,项目个数、总投资、协议利用外资分别比去年增长44%、137%、136%;内资项目27项,总投资677.6亿元,协议利用域外资金619.1亿元,项目个数、总投资、协议利用域外资金分别比去年增长17%、4%、3%。在这些签约的项目中,绝大部分都符合投资总量大、科技含量高、绿色循环低碳等要求,为廊坊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绿色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廊坊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289项,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达到60%以上,争列省重点项目199项,居全省首位。随着航天振邦、智能机器人产业港、精雕数控机床等一大批高端项目建成投产,廊坊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

    产业项目纷至沓来、高端企业竞相落户,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集中精力打造园区平台已然成为廊坊构建全新开放格局的重中之重。

    截至2015年,我市共建有省级以上园区37个,入园企业4800多家,在建企业470多家,承载了全市80%以上新项目、70%以上的企业。2015年,全市园区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市的72%、76%和92%,成为全市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的主载体。

    从2000年全市GDP仅有368.81亿元,财政总收入16.7亿元的“后进市”,发展到2015年全市GDP达到2401.9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81.3亿元,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的“先进市”,廊坊用了17年。在这17年的裂变发展中,“5·18”的燃油助推作用不容小觑。

    借助“5·18”,廊坊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产业项目优化升级、园区建设风生水起、城市建设拉开框架,全市经济发展加速前行。如今,廊坊将继续借势“协同发展”的重大挑战与机遇,积极谋划、主动对接,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崛起之路。

    转型升级 县域产业突围后劲十足

    5月17日,以“全球创新——技术颠覆与产业升级”为主题的2016创新中国峰会,在固安创业大厦举行。来自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特拉维夫大学电子工程及电子光学教授大卫·曼德洛维奇,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太田雅弘,LG通信独立董事韩美淑等全球创新高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论道创新发展。

    这一刻,固安这座距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的产业新城熠熠生辉,它与世界的距离正在拉近。

    面对着如今时尚、美丽、富饶的固安,谁又能想到十多年前,它还只是永定河南岸那个春来黄沙蔽日、秋去鸟兽无踪的传统农业县,县域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是钓具、滤芯、塑料和肠衣,财政收入不到1亿元,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落后。到了2015年,固安财政收入完成55.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县(市)第二名,首次跻身河北县(市)“三甲”,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县级第一梯队。

    然而,固安只是廊坊县域发展的一个缩影。

    随着2000年“5·18”落户廊坊,它不仅为廊坊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打开了一扇门,更为廊坊及各县(市、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今年“5·18”,永清县16个超亿元项目签约,合同引资1000亿元;安次区13个项目重点签约,总投资210.27亿元,大厂县3个高端项目签约,总投资27.5亿元……同时,一批技术领先、能耗污染低、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各县(市、区),例如:加拿大爱普科技公司在安次区建设中加新兴科技产业城项目,台湾润泰集团在文安县建设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等。

    此外,作为廊坊的两个县级市——三河和霸州,始终发挥经济强市的引领作用,积极利用“5·18”招商引资平台,为实现经济社会率先发展添能加油。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三河市和霸州市在“5·18”实现招商引资总额超过2500多亿元。2015年,三河市荣登全省十强县之首。

    借由“5·18”,廊坊县域经济实现了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加速推进,我们清晰而真切地感受到,开放的廊坊正以全新的姿态阔步前行,拥抱世界、拥抱未来。(记者 周洪娜)

相关新闻

“5·18”为廊坊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新机遇

2016-05-25 17:21:19

生态廊坊,涂彩着色中,精彩正华丽演绎。京畿明珠,巧借得东风,绿色崛起在路上。——题记京畿重地,生机盎然;绿意廊坊,商贾云集。5月18日,“2016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如期举行。这一届经洽会,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廊坊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5·18经洽会看河北对接京津新亮点:注重协同创新

2016-05-20 08:57:51

借助5·18经洽会,河北精准搭建平台和载体,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在招商和项目引进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单打独斗”,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廊坊5·18经洽会安次区13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2016-05-19 21:16:44

5月19日,廊坊安次区举行“千人计划”专家安次行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投资80亿元的银泰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建设项目、投资50亿元的智慧产业集群·大数据健康产业园项目等13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210.27亿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