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打造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3-10 08:33:29  责任编辑:张昭

廊坊市打造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

    华夏幸福高科技孵化器在美国硅谷开园。这是我省建设的第一个国外高科技孵化器。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主攻方向,以协同创新为路径,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万”科技创新行动

    步入“十二五”收官之年,廊坊站上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他们全面启动了“一十百千万”科技创新行动,把创新驱动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

    “紧紧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千方百计利用好京津的创新资源。”廊坊市市长冯韶慧说,要把创新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线,把科技创新作为全面创新的核心,把产业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把协同创新作为基本路径,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把用好人才作为根本支撑,一手抓“有中生新”让传统产业“老树开出新花”,一手抓“无中生有”让战略新兴产业“从新芽长成大树”。

    ——编制好一个《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建设规划》。加强与京津创新资源的对接,构筑协同发展新机制,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功能升级与廊坊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把京津的创新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廊坊的新兴产业优势,提升廊坊在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创新优势,加快由要素投入的扩张型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转型。

    他们聘请北京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对创建示范区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等进行顶层设计、全域规划,高标准编制示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方案,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环首都科技创新带和以传统特色产业提升与高端装备制造相结合的环天津高端产业带。

    ——搭建十大创新平台。着眼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以提升廊坊对优质科技资源的吸附力、承载力和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为目标,集中力量建设十大创新平台。

    提升园区承载平台。全市各级各类园区以创新驱动为目标,向创新型园区转型。充分发挥廊坊开发区、燕郊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园区和廊坊高新区、京南·固安高新区等4个省级高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率先启动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再造新优势,加快提升对优质科技资源和新兴产业项目的吸附力、承载力。

    壮大创业孵化平台。集成全市优质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批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个人创新创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全市形成综合性平台与专业性平台协同发展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全市各级各类孵化场地面积达到100万平米,入驻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突破800家,成为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各种创新要素聚集的重要平台。

    优化重大成果转化平台。重点推进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固安)中试孵化基地、中关村固安大清河科技成果转移基地、中兴燕郊北方产业基地、中海油燕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10家以上政、研、校、企合作共建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做大科技金融平台。改革科技资金使用办法,整合各类基金,提高基金使用效益,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引导、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市本级建立1亿元科技金融专项基金,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建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科技金融专项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银行信贷担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力争全市挂牌上市的科技型企业达到35家。

    拓展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各方与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有效衔接,整合创新资源,拓展合作领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联合开展攻关,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研成果,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加快推进廊坊市工业研究院、霸州钢木家具、大城保温建材、大厂微软游戏创新中心、香河机器人产业园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创新联盟建设。

    强化企业研发平台。支持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采取自办、校企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企业研发平台,力争全市新增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00家,总数达到20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30%以上。

    做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整合全市科技服务和中介服务资源,建设集技术产权交易、科技金融服务、创投咖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专利技术交易展示等综合服务平台为一体的廊坊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供科技咨询、创新服务、创业辅导、企业融资、知识产权代理等全方位、一站式高效率服务,营造近悦远来、快捷高效的创新创业环境。

    整合技术产权交易平台。整合技术交易资源,建立覆盖各县(市、区)的网上技术市场,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企业技术引进、科技招商引资和技术产权交易提供全方位跟踪服务,帮助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打通技术和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用好科技招商平台。把创新驱动作为招商引资的主线,把项目科技含量作为招商引资的首要指标,瞄准京津和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吸引国内外大型科技企业来廊坊设立分支机构和产业化基地,重点引进一批对全市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化项目。

    完善政策支撑平台。制定出台一批管用、解渴、针对性强的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形成一整套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创新、促进科技金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孵化器建设的系列政策措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速技术、资金、人才、成果、项目聚集。

    ——培育百个产业集群。依托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研发能力强的大项目、龙头企业,加速产业链上关联企业、研发和科技服务机构聚集,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爆发式增长,快速形成百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新增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梯度培育、差异扶持,要素聚集、合力推动,以创新创业人才为支撑,以服务创新和政策创新为保障,整合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聚集。实施苗圃工程、雏鹰工程、科技小巨人工程,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扩张、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结构做优,加速培育技术水平领先、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形成千帆竞发、蓬勃向上的集群发展态势。

    通过孵化器培育一批、科技人员创办一批、传统产业转型一批、科技招商引进一批,实现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到2015年底,确保全市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力争新认定1300家,总数突破3000家。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壮大工程,通过投融资支持、创业辅导服务、创新人才激励、创新基金项目带动等方式,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力争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50家。

    ——引进培育万名科技人才。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加快在全市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引领和带动全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廊坊市明确提出,通过“一十百千万”科技创新行动,带动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GDP的比重达到1.0%,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000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专利申请量突破3000件,专利授权量达到2400件。

相关新闻

廊坊力争今年底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农户达15万户

2015-02-05 22:37:46

今年,廊坊将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计划以廊坊市城区大外环以内的城中村作为核心推广区域,力争到年底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农户达15万户。

廊坊打造科技创新之城: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转型

2015-02-04 08:28:40

近日,廊坊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出炉:全部财政收入、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06.7亿元、250.5亿元,为2010年的2.08倍和2.37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49.45亿元,同比增长12.2%。

廊坊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速居全省第一

2015-02-03 10:22:08

2014年,我市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14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22.3亿元,同比增长72.1%,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14.2个百分点,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为70.4%。

2014年廊坊生产总值达2056亿元 三产占比首破40%

2015-02-03 23:58:24

2014年,廊坊市全市生产总值达20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第一产业增加值205.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995.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855.1亿元,增长12.2%。

廊坊市省级农产龙头企业达48家

2015-02-03 10:21:55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7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龙头企业为引领、省级龙头企业为骨干、市级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